這是去年在台灣野球網弄的活動,規劃設計了兩款紀念手套,交由kazuma製作生產,發表在這邊做個紀念吧。



據說當時做了40或50咖,預定的人數大約三十幾到四十,算是很成功的企劃;然而因為成本的關係,手套有些部份並沒有達到原本的要求,很可惜,不過這不是我能控制的,當時我並沒有、也沒辦法好好和工廠之類的溝通,來明確的告訴買家一切規格;基本上規格是我開的,承製的接單人也說OK,不過做出來就有點落差。



以2000元來說,真的是很好、好到沒話說的手套了。

全新的樣子,KZM的手套一向很輕








































換了線、烤過整形以後的樣子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充滿個人特色的作品,還是用不織布做的輕量化喔!!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新一批的量產XR手套,很漂亮的配色而且品質用料都比第一批還要更好,定價是3680的手套,但是有幾咖小瑕疵要處裡掉。

原本老闆說要像其他瑕疵品一樣直接丟掉,但是我看了看,覺得這點瑕疵真的沒什麼影響,丟掉很可惜,所以就從垃圾桶裡撿回來分享給大家囉。

瑕疵就是第一張圖裡面、logo左邊的地方多了幾個小小的孔..........其他一切正常阿,一共就這三咖,都是左投外野用,鵝黃色皮、質感很細緻,配上高檔的原皮線、還有大姆指兩種加強機能喔!!



一咖只要1200..............................太遲,沒了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您好:我的手套式定做"POWER PLAY",我想要把我的手套改"球袋淺一點",然後掌心方面是用"直蕊式"的,這種對於內野手來說適合嗎??如果不 適合的話能改成哪種蕊心會比較適合??謝謝(如覺問的問題不好,請不要見怪。)



首先,我會建議您先評估您想花多少錢來做這件事情。一般來說蕊心填充物的毛毯要找的到地方買,不然替代品您也得找到適合的;接下來剪裁等等也是個問題,最麻煩的是若要換成直蕊,不僅手套要再打洞、大小指原本的蕊心都要替換掉,在沒有刀模的情況下,就連工廠的師傅都會把蕊心裁的2266,更不要說裝上去。所以我想改直蕊會有點不切實際。

再則,改成直蕊不會讓手套變淺的,您可以去試用看看直蕊的手套,那個形狀我想最適合的就是投手了。

至於球帶改淺的部份,如果您手套已經接的很順手,實在是沒有必要改,這方面的改造在新品時最有用,養好型狀以後可以說只是改爽的而已。

最後給您的建議是,可以仔細想想您的需求和使用習慣再來想改造的問題,如果只是興趣、手套又有多出來沒打算用的,那拆拆改改倒無妨,如果是自己實戰要用的寶貝手套,我會覺得買一咖新的比較實際喔!!

謝謝您。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回要來分享的是我自己訂做的XR手套。XR是個剛出現在台灣市場的品牌,知名度也還不太高,所以這次的訂做算是有測試品質的意味;結果是令人滿意的,除了皮不錯、刺繡很漂亮以外,幾項台灣手套很少做出來的質感、在特殊要求之後都有做出來。

就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首先,為了要檢視內在的用料和做法,我請求工廠不要幫我穿手套線,我要自己來。



其實這麼做是很累人的,一來是我們雖然常常換手套線、做些簡單的維修,但是穿線技術和速度怎麼可能比的上靠這個吃飯的阿桑呢?從這張照片開始到穿好線,足足花了4個小時的時間(當然,之中聊天打屁是必要的,而且我還"順手"整理換現了其他四咖手套),實在是有點太累;再來,我本來就對形體很硬的手套沒有什麼偏好(詳見軟手套不好,但是硬手套又給了我們什麼?),但是這咖真的做的相當結實,幾乎是我在台製手套上沒有看過的,甚至比mizuno2004年的金標硬式還要厚實,直比rawlings日規硬式的HOH,真的很誇張,所以穿線就會更加勞力。做完之後固然很有成就感,不過我也決定,下次絕對不要做這種白工XD。

用料的部份,這塊皮是白心的原皮色小牛皮,穿線也是類似的規格。這種穿線在台灣手套上非常少見,通常是美日等大廠才有的,不過顯然XR這品牌相當有企圖心,硬是把這東西做出來,值得拍拍手。


還是來複習一下這些可愛的刺繡。
我自己畫的恐龍頭和名字字樣,小指的強氣其實是運氣好的意思。




既然都沒穿線,當然要看看裡面是什麼樣子,首先來看看掌心面,採用無刻印單純只是為了一個帥;或許這咖真的會是DEMO版本吧,因為真的太硬了,接受度或許不會太高。


手腕背面的絨毛也很厚喔



內裡是用鹿皮,摸起來觸感還算不錯,細細薄薄的。



手指上這排穿孔要準備多一條線來固定手指,有兩層用意。第一是讓手指的型狀更直更好控制、調整,可以藉由這排線再增加手套的強度;第二是可以把手指間的縫隙關起來,比較好藏球。有個地方是看不到、只能用摸的,就是手指([舊文] 手套作工有提到)。通常台製手套的手指穿孔不會做整支,只會到手指頭大約三分之一的地方,所以摸起來可以很輕易的找到它延伸的分界;然而這咖在我的要求下,把手指穿孔延伸到接近指尖的地方,所以手指顯得更為直、厚而堅固紮實。



然後.........真的要開腸破肚囉。
掌心的牛油膠像是雪花一般紛飛,其實工廠在做手套的時候是會去烘它、讓它變軟而服貼後再來調整,不過我個人認為一般台製手套這東西都用太多了,會變厚、重而且有時會因為擠壓而亂跑,甚至形成凸點而感到不適(這點有時日本手套也會),所以我就適量的去除一些。
然後是手指頭的填充物(相關介紹可以參考棒球手套概論 A3 蕊心填充物),據說應該叫做毛毯?!
這咖手套因為我指定掌心盡量做薄,手指盡量做堅固,所以據說我的毛毯是用到很厚很厚的,幾乎是極限,摸起來也確實是如此。




大拇指門柱整隻都很硬,包含掌根部份。大部分台製手套的掌根蕊心都會是軟的,而這咖做的就好很多。這邊可以看到大姆指指間加強綁帶的開頭部位,這個做法才是對的。



這張圖的中心篇上方,大家可以看到在原皮色的掌心受球面上(這是內裡反皮面),接近虎口的位置有一塊黑色的皮革,可以和[舊文] 拆解手套----KZM訂做做個比較,這咖XR真的有做到我想要的"薄",內裡受球面的補強只做在虎口,掌心都幫我空下來,而KZM就多做了一整塊的掌心補強、甚至連虎口大拇指那邊都給我偷塞泡棉

 

好啦,內裡容易看、容易照出來的比較都在這邊了,其實XR還有一個很好的作工不過照片很難拍到,就是他的指板並不像其他台灣廠商只有用廢纖或是高密度毛毯去填充,無論什麼等級的手套,它的指頭一定都會用整隻的皮板、從掌心到指尖做紮實的填充,再加上高密度毛毯,這種看不到的地方消費者可能也很難了解,不過對於手套使用起來的壽命和強度影響應該滿大的。

接下來就是組裝過程囉,組裝之前當然要先上油囉。



穿線的過程就不贅述了,不過給大家看一個小撇步,這樣穿不會影響強度和手感,還可以省一點點線、和少一個線頭。



穿好啦




剩下的圖片很多,請大家去相簿看看吧。最後的測重是709g,我覺得以投手而言是很棒的重量。

多多指教囉!!!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緣際會之下,可以開始接XR手套訂做,然後這位便是我第一個客人。在經由他同意以後將手套照片發表出來與大家分享囉。



與他溝通的時候,看過了他使用過後手套的照片。由圖中我判斷他的施力方式會折到大拇指門柱和掌根的連接處(這樣的接球方式或許有的朋友會認為不好,不過我的想法是只要接的準、接的到就好了),因此他的掌根部會比較窄、使得球型比較深;再加上他手套合起來的時候,大拇指幾乎要對到小指(通常把手套用到這種形狀的都是退指接球,以打壘球或是棒球外野居多),所以我的判斷是原裝未改的XR手套應該很適合他。





現在就來看看他的手套規格和更多圖片吧!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一個手套,只要把手套線重新綁過,形狀就會有所不同。這咖手套是一個剛才在台灣出現的新興品牌-- XR--的產品;手套本身我們在這裡先不多介紹,請大家先看看,這咖手套出廠的時候是全黑色的線,手套的型體和換線後有些許的改變。

在這裡我想點出一個台灣手套業者在開發上、製作上的一個窘境,那就是做手套的人,本身大部分不打球。當然這個情形很容易理解,以日本或是美國來說,縫製組合手套的師傅們大多也是如此,但是手套設計卻是一直有和使用者、特別是職業球員意見交換。 請參考萬惡的mizuno(笑),他們家的4D technology就是去找日本一些球員來做測試之後,分析各種不同的手套使用習慣、出力方式,而設計出不同的刀模剪裁與內裡。 當然這些東西或許只是噱頭,而且台灣廠商可能連開發費用都有些難以負擔,不過我認為,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去製作手套或許是個應該可以去思考、而且創新難度不是太高的方向。 把話題拉回來,這咖XR手套在改造過後有什麼不同呢? 我把手指的角度稍微轉了一下,再利用掌根部的逆方向穿線,使得整個型體變的比較開,接球點比較靠近食指、也就是手套的中央移動,變的稍淺,比較符合內野手接滾地與迅速接傳的需求。 其實這樣的整形會讓手套看起來形狀好很多,但是一個未經更動的手套,只要經由一定時間的使用,也會隨著使用者的習慣變形、變順手、變成自己的形狀,要不要更動完全是見仁見智的問題。然而,如果可以讓手套至少好看很多,而且以組裝手套的工廠來說,也不太費功夫,為什麼不做呢??? 我想應該就是我先前提到的,做手套的人根本不打球、不知道打球的人要的是什麼吧!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