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系列文章想和大家分享手套穿線的一些基本方法。
其實手套穿線不難,只是有點花時間。一般手套線斷了拿去給棒壘店的修理,多少都要等、大概也得花上1~200;但就店家的立場來說,這種業務的時薪大概一百出頭而已,根本不好賺,真的可以說是在做服務的。如果你剛好有看到這個blog,拿來找我修,我得去跟店家買線、成本已經比店家高一些了,加上運費只會更貴,也就是說:純換線這種業務對我來說是極限的吃力不討好,趕快把這系列文章寫出來,讓大家都可以自己來比較實際。
接下來談一下大概的成本,算一算大概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工具,最簡單的話一個圖釘、一根鐵絲(我一開始甚至是用迴紋針拉直代替)、剪刀,這樣就可以了,最多再加一個尖嘴鉗幫忙拉線、打擊手套保護你的一雙玉手,很簡單;因此最大宗的開銷應該就是手套線了,一般市售的台灣手套線大概一條100,150~200多公分都有,整個手套大概3~5條線就夠了,所以自己來應該是個便宜又方便的好選擇。
最後,謹記一個大原則:怎麼拆就怎麼裝。就可以帶著愉快的心情來換手套線囉^^
- May 30 Wed 2007 11:08
[穿線教學] 00 前言
- May 29 Tue 2007 00:08
XR order 11.5in. 台中小惠
- May 28 Mon 2007 00:18
XR order 12in. 內野--高雄林先生
- May 26 Sat 2007 00:00
[不願面對的真相] 這難道就是金標MIZUNO PRO? (2)

把手套線都拆掉以後,來看看這咖金標的內裡填充吧。
大小指門柱都是採用一半廢纖、一半白羊毛氈的組合;根據兩間台灣製作手套的工廠表示,其實這種作法不只是為了降低成本、事實上如果全部用白色的羊毛氈,常常會讓消費者覺得太硬,所以門柱搭配廢纖去製作是很常見的作法;而我自己的另一咖SSK製作的Mr.X(2006年第二代),門柱更是採用三明治做法、用白黑白夾心做門柱,為的應該是類似的理由。

但是接下來的照片........





三隻手指雖然都是全指,卻竟然都是用廢纖毛毯下去做,膠也不少。說真的,我還真的滿意外一個日幣定價五萬多、象徵MIZUNO最好的金標手套、台灣大部分球友最偏好的高級手套,竟然會省這種小地方;不誇張,和右上角看到的橘色2000元XR手套的毛氈是完全一樣的等級。
雖然廢纖毛毯做的很厚,但是這種作法不僅重量會比較偏重,而且塞太飽一開始會有些太僵、讓球容易彈出來不好接,用久了以後也不太凍久,會類似美規手套、比較靠手套線撐形狀。
對照一下KUBOTA的內裡填充:

實際拆過MIZUNO來比較以後,感覺KUBOTA雖然外表的修飾常常出現一些小毛病、常常有東皺西皺的品相小瑕疵,但內部的削皮、蕊心等等用料和手工都是相當精緻細心的;相較之下,MIZUNO金標就給人一種金玉其外的感覺。有聽說過MIZUNO在3D時期的金標是以紮實著稱、更勝於現今的4D金標,但我自己實際摸過前輩的、大約是2001~02的3D內野,也沒有這胖到這種程度;就不知道到底是4D的問題、是定位的問題、或是我運氣好拆到籤王、或是大陸製的問題了。
看來是該找機會再研究幾咖MIZUNO了;不過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品牌到底值多少錢呢?
- May 25 Fri 2007 01:47
[不願面對的真相] 這難道就是金標MIZUNO PRO? (1)

呃,標題是開玩笑的,大家笑笑就好。
這咖MIZUNO PRO是一位基隆的朋友交到我手上,希望我幫他把所有的手套線都換成茶色的;原本我很討厭接這種case、實在是太過耗時耗力,不過想想,既然這位朋友這麼相信我的技術,又有機會看看MIZUNO內部的端倪,機會實在不多,於是就答應下來。
拿到手上,當然是先檢查各部位的刻印........中MIZUNO的毒很深-_-|||,馬上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
原來現在的現成新品order(有人稱為量產order,實在不知該怎麼稱呼,量產怎麼order呢?反正就是生產了一定數量的、上面刻印order的手套啦)、定價五萬多日圓的手套........


而且還是大M K-Klub的凸凸金標,竟然是大陸製!!!!

原本以為耕作刻印就是日本製作的保證,沒想到真的變成"許生存作"這種蓋開心的鋼印了-_-||||
(待續)
- May 24 Thu 2007 00:24
XR order 13in. 外野--新竹黃先生
- May 23 Wed 2007 10:47
使用nokona手套油的小撇步
NOKONA的手套油很好用,但是和我們一般使用的習慣大不相同,用擠的常常會擠太多、弄的到處都是,不是很順手,所以今天要來和大家分享一個使用上的小撇步。
首先準備一個面霜盒,可以拿用完保養品的盒子或是任何替代品,當然如圖中圓弧底、或是弧度更大的最好。直角盒底的壞處是最後會有一些油沒辦法用到,會浪費到。

接下來,把nokona手套油擠進去。


這樣好像比較好用了吧?
不過因為它還是比較軟,不容易控制量,所以可以再加一下工。我是拿去烘箱裡面,大約50度~70度去考都沒問題,油都會融化變成透明的;沒有烘箱的話,家裡有吹風機的話應該就可以了。

熱熱的透明的時候會流動,乾了以後就變成這樣,幾乎是固體油。經過測試之後他還是保有容易吸收、不太會黏的特性喔!!這麼做用量會更省,大家可以試試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