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垣渚是日本職棒軟體銀行鷹隊的王牌投手,在日本當地應該是頗受歡迎的人氣選手。照片中的是美津濃公司實際提供給選手本人使用的手套,一起看看吧。
美津濃公司這方面營造給選手的尊榮感真的很好,簽約的知名球星除了每人都有自己專屬的model以外,還有特別標示為職業用的”for Professional”字樣、甚至有專門為個別選手設計的圖騰刺繡!
這樣的職業等級,結合了明確的等級標識和個人化的特色、再配合上廠商本身非常優秀的製作能力,整個手套似乎除了品質是頂級中的頂級以外,又多營造出了一些特殊價值:這樣的球具,選手使用起來自然覺得有超越品質的不同意義──專屬特製,即是對選手專業的尊重;而對於非選手的擁有者而言,又再加上偶像崇拜和極限量的收藏魅力,價值感自然不言可喻。
然而,到了台灣,”職業用”、”職業等級”好像又變成另外一回事?
一般人只要有錢就可以訂做的到for P的金標已經不是新聞,甚至也有的店家大剌剌的告訴消費者他可以提供這樣的東西、甚至自行下單再高價回銷日本…….
日本美津濃當初設定這個職業用的級距,似乎不被台灣公司的同仁認可,而for P這遙不可及的星光,在台灣好像變成隨手可得、好像也漸漸被常人的手摸的黯淡無光。
美津濃以外的狀況,好像變的更有趣一些了。關於”職業等級”、”職業用”球具,台灣消費者總是”只需要花更少的錢,就可以享受更好的福利”,或說,至少抱持著這樣的幻想和期待。
"職業用”這個名詞到底有什麼涵義?
車一隻木頭請職業選手摸摸、打打網子,就是職業用?
拿一塊牛皮車一車,請選手簽個名、傳個球,就是職業用?
這樣講當然是誇張了點,但整個市場都充斥著”職業用”等級的東西,我不禁懷疑起到底是台灣的廠商特別厲害、特別體貼(或是國外的廠商特別唬爛),同樣職業水平的產品可以壓低成本,可以用人家三分之一或更少的價錢提供給消費者?或者是台灣的職業選受特別可憐(或技術特別低下),所謂職業等級的東西就和一般市售產品的水準和強度沒有差別?
又或者,"職業用”在台灣球具市場上的意義和”日本”是類似的、都只是提供幻想空間的形容詞?
對我來說,這樣的事情是我不太願意見到的,就像是我的東西如果沒有要賣給日本人,為什麼要假意寫日文給台灣球友看?不是專門要提供給選手用、只是一般大量生產的產品,為什麼要說是職業用?號稱設計給XXX用但請不起、手套中的Lexus、職業用壘球木棒……甚至,拿一些兩光東西去給職業選手用的廠商、胡亂跟廠商凹免錢球具又不見得會真的用的職業選手,彼此之間真的有”職業”的意識嗎?
難道總是要放那句大絕招「高興就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