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接續上一篇所言,rawlings日規是日本亞瑟士公司向美國rawlings購買商標所生產的棒球產品,因此在產品的特性上就和美規品大異其趣,有著濃濃的東洋風。
相對於其他日本的品牌,rawlings是相當活潑的廠商,無論是替職業選手設計花俏的手套、或是常常有各式各樣的新手套設計,日規rawlings一直都是一家相當求新求變的公司。
由於它的本業是asics,所以在鞋類、特別是釘鞋上就有許多特別的技術。最外顯的就是圖片中這組兩片式的11爪釘。這組前腳掌的釘子是我個人穿過抓地力最好的,跑走都相當自如,幾乎把紅土變成黏土、完全不會滑。
另外,它的手套一般評價也還不錯,頂級的名稱沿用美規HOH的名稱和皮革,但是無論是厚度、紮實度、硬度都比美規來的過分,價錢方面更是1.5倍左右。
這邊說明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其實手套的皮和填充物如果做的好,適量就夠了,在我的眼裡美規的HOH算是一個達到平衡的標準,整體設定、用料和製作的手工都很上選,填充物的紮實程度也恰到好處,價錢更是相當漂亮;相對來說日規頂級的HOH在各方面來說就都太過份了。
感謝網友指正:
最近日規HOH的產品似乎有所改進,有兩位網友指出
MrStrong:日製的rawlings去年開始也改為輕量化了喔...一點都不硬.. 02/27 06:31
manny24:比以前軟又輕,硬硬可以來我這摸看看阿>"
所以我的印象所及應該是舊款的日規HOH,現在應該不一樣囉!!
其他關於日本rawlings的手套,還有許多特別的設計,如棒球手套概論 A3 蕊心填充物裡面提到的一些蕊心設計、還有各式各樣特別的球擋等等。
至於日本和美國的rawlings要怎麼分辨呢???日規rawlings手套的布標有黑底、紅底和藍底,而美規主要都是紅底,僅有部分壘球系列(sliverback)是採用黑標;最好分的方法就是布標厚度,日規的布標有兩層,紅底上的rawlings白色字樣是凸出來的,而美規的就較為平面囉。
補充一下,rawlings日規的鋁棒我覺得相當不錯喔!!一般日規鋁棒因為甲子園有一些尺寸、彈性(?)與外觀上的限制,所以我通常不太喜歡打日規鋁棒(其實只是因為不好看XD),不過rawlings的日規鋁棒在日本棒中,算是一等一的好打喔!!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塊紅布標下面的1887,就告訴人們Rawlings塊招牌已經陪著棒球運動走了一百多年了。
當然小弟我今年2X歲,沒那個經歷可以和各位介紹rawlings百年來的歷史(關於品牌與設計簡史,可以看日本rawlings的簡介),今天只是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廠牌的現狀、和大致的手套產品現有哪些。
目前rawlings品牌有生產很多種類的運動用品,包含棒球、美式足球和籃球等等,但還是以棒球為主。
大家一般在台灣在市面上看到的rawlings產品其實可以分成兩種,其一是美規;其二是日規、是日本ASICS亞瑟士公司向美國rawlings購買商標使用權,在日本推出販售的野球商品,所以和美規品大異其趣。
先簡單介紹美規的rawlings。
目前美規的rawlings手套幾乎都是菲律賓製,僅2006後半年新推出的頂級primo是大陸製;在大約90年代初期還有一些美製的生產線,不過後來因為經濟因素,手套的生產線全部移出美國本土,而glovesmith則是接收了這些美國師傅而生產美製手套。
在現在的網拍市場上,美國製的rawlings價格真的是水漲船高,通常品項好的款式,可能4~500美金跑不掉;掌櫃的個人曾經有個機緣買到一咖made in USA的H.O.H等級捕手手套,品質說實話和現在的手套相比沒有多大優勢,不過收藏的價值就很難以估計囉!!
在美製的時期,rawlings手套的頂級是the Heart Of Hide,簡稱HOH,第二等級是Gold Glove;後來到了菲製時期,又加上了新的頂級pro preferred,而去年(2006)則新推出採用義大利皮革的Primo系列,再蓋過pro preferred等級。
Rawlings官方宣稱Gold Glove以上的等級都是職業用的,但是我個人觀察到的、目前普遍來說,HOH以上的手套真的非常值得推薦,但是以下的手套以同價位而言,就比較見仁見智、端看個人喜好了。Rawlings應該是MLB選手們最愛用的牌子(很可能應該說是:灑最多錢、最多人用的廠牌),而HOH的外觀款是應該是最多選手用的。
為什麼說是外觀款式呢??因為掌櫃的看過照片,有些選手拿的手套外觀上和市售版的HOH一模一樣,但是刻印等級卻是pro preferred的型號呢!
Rawlings美規的款式多到數不清,根據掌櫃的猜想,很可能超過千種喔!!常見的款式目錄上和拍賣上都有,但是市面上也不乏一些相當少見、特異的款式;在訂作方面價格就相當的高,然而並不能像台灣或是日本手套一樣自由配色、刺繡,僅能選擇固定的model和顏色去做繡名手套、最多再加上所屬國家的國旗,這可以說是美系廠牌一貫的作風吧。
訂正:感謝PTT網友gongwan指正,參考rawlings store網頁
rawlings美規的訂做選擇有:
1.web style (不同型號有不同的web style可供選擇)
2.glove palm color
3.glove back color
4.web color
5.lace color
6.lining color
7.welting color
8.throw hand
9.finger pad color
10.finger hood
11.palm pad
12.sweatband
13.stamping color
14.personalize (name, font, thread color, country flag)
基本上是先選擇尺寸大小再去做細部的選擇,似乎是最近新推出來的服務,不過還是再次感謝這位熱心的朋友喔!!你們的指正是小弟進步的動力,謝謝大家啦!!!
簡單整理目前發行的等級
Primo > Pro Preferred > Heart of Hide > Gold Glove >@#@^%&*(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篇討論是在PTT一番我不太願意的舌戰之後發表的,順手貼過來給大家參考囉。
※ 引述《manny24 (ramizam)》之銘言:
: 很多人覺得硬就是好,但是事實上是如此嗎?
: 其實市面上的手套都在講求輕穎。柔軟。及戰力
我想在討論之前 可以先參考一下老球皮觀點
我個人對於軟硬手套的觀點是
其實要先定義什麼是軟 什麼是硬
當然做這件事情就有點難度 所以要客觀的、量化的討論我想可能很難
可能到最後大家各說各話 尺度沒有對起來
不過我可以很肯定的是
上面那咖台灣野球網紀念手套算是我個人很喜歡的軟硬(我自己有一咖,詳見自己設計的東西)
全新的一咖倒是不必拿給大國手催
我一個左撇的學長 和另一個大約110的投手催個兩回就成型了
一個好的手套就該如此(這裡要考量到價位 可能這種等級manny哥就看不上眼
但以價位而論真的很完美)
價錢漂亮、容易上手,之後又算滿堅固耐用
雖然食指、中指、無名指蕊心有點偏瘦弱
但是門柱紮實卻很穩固的撐起了手套的型
我自己的用了大約十回左右 雖然有點偏軟但是形狀還維持的很好
而上述的左撇學長似乎已經把它....轉讓了 XD
板上的另一位"奇美"高人 已經變成棉被 而這不過是交貨半年左右的時間
當然這和使用者的關係比較大囉
可能功力好的人手套不但比較硬 也比較不會變軟吧
回過頭來談,難道市場上"輕盈" "柔軟" "即戰力"的訴求是錯的?
那麼為何美規和日規手套目前的潮流好像都是往這邊走?
這些年的M pro不再像以前一樣石頭 3D 4D 一代比一代走向即戰力
kubota、湯揉大流行
(題外話 我覺得我的kubota軟式操的比上面那咖手套還久才可以上場
改天應該拆來比比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zett推出AZ1系列
XA推出號稱450g的手套
SSK發行Mr.X系列
難道不是配合消費者的需求?
大部分人喜歡的手套 不再像以前一樣堅硬
難道是因為現在大家的功夫都沒有以前的人好 手套廠商都偷懶?
還是手套廠商故意生產軟手套 讓它很容易壞來騙我們這些技術不好的人錢?
至少在我的眼光裡看來 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
可能真的是我們技術不好吧 要請技術很好的人來給我們指教囉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篇並不是要討論軟式或是硬式手套的問題。大家可以想想看,所有的棒球球具討論裡面,球友們幾乎都是一面倒的唾棄軟的手套,似乎手套就是要剛猛結實硬梆梆才是好貨。 但是,手套為何而硬? 1.構造上是怎麼硬的? 2.硬的手套有什麼好處?
在手套的結構上,我可以很大方的告訴你,其實手套軟硬和皮革關係並不是太大。 你一定很訝異我這麼說,但是請拿起你的手套來實地觀察,固定大小指綁帶的皮革,是不是很軟?軟到你可以拿起來抝,至少軟到可以打個結。 那麼,手套硬梆梆是怎麼硬的呢?根據我個人拆解手套的經驗,我認為皮線和內裡填充物是影響手套軟硬的關鍵要素。這邊可以先提一個根據我個人猜測的、手套廠商的小撇步:一般我們拿到新手套都會先上油,特別是皮線的部份,為什麼? 通常"聽說"的理由是手套出廠不知道多久,皮革可能較乾,而且皮線如果乾掉更是特別容易斷裂;然而,手套廠商的服務和作工真的有那麼差,連幫忙上個油都不肯,或者是他們甘冒新品不良的危險,寧可放著讓手套斷線也不願多做這一道簡單的動作(穿線之前先上油會比穿好之後上油簡單許多倍)? 我認為這就是因為廠商需要保持手套線的乾燥和硬度,讓手套到消費者手頭的時候,形體會"感覺起來"比較堅固(對照組就是線上完油的手套)而賣相較佳。 這個說法我也可以提供實驗來印證。如果你手頭上有個軟掉的手套,可以試試看把手套線全部換掉(材料錢約4~600),你會體驗到我的意思,我自己是常常這麼做來挽救軟化而皮並沒有明顯破裂的手套,通常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頂多撐一兩個月,但是要治本也不是換皮(當然,換一咖新手套絕對治本),而是重新填充蕊心。 蕊心怎麼填,材料或是飽和程度都會影響到手套的軟硬手感,只要材料好、蕊心填的飽,軟趴趴的手套一樣可以很結實、很耐用又經的起高強度的使用。 最好的例子就是NOKONA的水牛皮手套。 把話題拉回來,硬的手套有什麼好處呢?軟比較慢?這就要留給聰明的您去想想了。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先不論保存情況有沒有凹到、折到 也不談用料的問題 單談"做工"
一般我自己在挑手套
仔細選的話
會先戴戴看合不合手 (我手很小所以通常會有點大)
內裡有沒有缺點是我最注意的 因為內裡完全沒辦法補救
例如說
1.大拇指和小指 常常會做太緊或太鬆
容不容易把手固定好
戴著手掌朝下 前臂上下擺動或是轉一轉手腕最清楚
2.大拇指某些角度會卡卡的 太緊會痛
3.手腕的開口 有的人手太大會卡住(這可以改)
4.台製手套很喜歡在內襯做墊片 特別是食指和無名指 (這種的我自己都不會買)
有這種墊片 要注意一下無名指內裡的皮是不是有拉好
常常會不平 接球施力時手指會稍微拉到那個地方
常常會從那邊破
手掌受球面的地方皮有沒有拉平
指板有沒有放好 或是太往內凸(受球面會凸出來)
再來是手指填充物的部份 捏捏看有沒有飽
從穿手套牛皮繩的洞口去看看內裡填充物是什麼
白色的比較好 灰黑的通常是回收廢纖再製品
多捏你就會知道
台製手套填充常常會可以摸的出兩截
手指插進去的孔 只會做到大概半指 不會直達指尖
所以摸背面會摸的到它延伸到哪裡 有個分界
這點其實沒什麼好挑 台製手套幾乎都這樣做
不過好一點的手套那個半截會藏的比較好
指板也會填的比較紮實
然後是大小指的蕊心
通常我會很在意大拇指的強度
其實填充有夠飽就好
其他後天可以補救
只是要費功夫 其
他細節就是手套線有沒有穿好
可能會穿錯孔 或是孔打錯
甚至是線拉的太緊或太鬆 顏色弄錯之類都有可能
車縫線有沒有整齊 滾邊有沒有縫好
手指車線的地方有沒有破 或是翻面過來的線頭太明顯
(我沒那麼龜毛所以幾乎都不太管這種 XD 不影響使用就好)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套保型帶/袋的用處真的不大,因為一個好的手套形狀應該不會是包了之後合起來的那個形狀,用保型帶包起來只會讓手套過度的"合"。 然而,好接的手套應該是接到球的時候"含"住,而不是去"抓"球、過度用力去捏(球進入手套以後 只需要用最小的力去稍微合一下手套 讓球不掉出來就好了),所以除非是本來形狀就搞到歪掉的手套才有必要用保型矯正回來,一般買來形狀OK的手套 理論上應該是好好放著,不要壓到就好了。使用保型帶硬包著 手套不就變成過度用力的形狀了? 而球型本來就是自己接的順手好用的形狀,怎麼能像那樣用條鬆緊帶包一下就會出來?就算形狀看起來很圓滿 球點沒接軟 還是不能說是好球型吧。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個人覺得手套湯柔並沒有想像中的神奇或是難以理解,而整個過程最大的問題就是乾燥。
印象中曾看過一個日本網站每天實際測量湯柔後手套的重量,每天記錄來看看乾燥情形;如果乾燥這個步驟能夠徹底完成,我想每個人在家要自己湯柔也不是什麼難事,而且更可以隨自己的意願整出合自己手型的手套。
好,那要怎麼乾燥呢?
日本的作法似乎都是自然陰乾,但是台灣緯度低,相對潮濕許多。所以我個人試過兩種器材,一是電子防潮箱,二是實驗級的可控溫烘箱。我沒有實際把手套泡入水中的經驗,但是處裡過一咖發霉的手套,這整咖發霉非常嚴重,黑色變白綠色;把所有手套線拆開後,我用牙刷清掉所有黴菌,然後抹上一層的nokona NLT手套油,放入烘箱以70度乾燥三小時,再丟到電子防潮鄉三個月,之後就完全沒有復發。
若單純只為了除霉而把手套拿去泡水,我個人感覺不是很合理;應該是著重在於怎麼殺死黴菌,一來就是高溫(當然不能太高,皮革會壞),二來就是斷水了。
>※ 引述之銘言:
>在泡溫(熱)水之前 要先把手套拆解 將裡面的填充物取出
>之後再把皮革泡在水中 給他柔一柔
>大概跟皮革去泡湯差不多XD
>至於水溫要多少 浸泡的時間要多久 這就是商業機密囉
>泡完湯之後 再拿起來烘乾整形
>乾燥的話我看到的倒不是自然陰乾
>我是看到店家把手套放在類似7-11蒸包子的機器裡面烘烤
>不過那個蒸包子機上面有個久保田的mark就是了XD
>
把填充物取出再揉?我覺得有點怪,因為一個舊手套光是換線就會變硬,那只揉皮、不揉線和填充物有用嗎??我有點懷疑就是了
另外,除非它能夠提出各種水溫和浸泡時間等等的實驗數據,例如說皮革能夠承受多高溫的水而不會裂化、多少度的水浸多久可以完全滲透皮革等等,不然我覺得所謂商業機密滿可能只是噱頭;反正我泡下去 就是要讓皮整個浸透然後變柔軟,水溫控制除了不要燙傷手、不要傷到皮,難不成還有其他意義?
如果那機器真的是蒸包子機,那不可能在無水的情況下加熱吧?又怎麼烘乾呢?如果他不是,那他的設計應該和實驗用的烘箱類似,只是控溫能力比較差、又是透明的而已。
我是覺得真的沒有那麼神秘啦.....
然後其實要整型,手套上油後直接拿去烘箱60~70度烤一烤,大概半小時就會變軟,還會把油吃進去
趁熱敲一敲,等冷卻就會恢復硬度就很好用了,泡水真的有點太過繁複。
請多指教囉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