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最震撼的台灣職棒新聞是林益全向新東家義大犀牛喊出50萬月薪,這其實是一件滿具有指標性意義的事件。上次聯盟有球員膽敢喊這種價錢是什麼時候呢?

好像是職棒六七年的事情了......



很多球迷從「林益全值不值這個價位」來看待這個喊價,不過CRASH認為"球員身價"是這個動作中次要的重點(後面再談),敢要求身價本身就對於環境很有指標作用了。為什麼呢?因為台灣職棒的球員並沒有自主權,幾乎所有的決定都是以資方的立場為主,而就業環境的特殊性使得勞方也沒有選擇,幾乎只能吞下去或是結束生涯。

所以,這不只是喊多少錢、值不值得的問題,是林益全有勇氣爭取自己的權益,當然要給與支持。


回過頭來談50萬這個價碼到底合不合算,這些年來職棒資方們最常拿出來壓低薪資的理由,不外乎說職棒景氣差吧、觀眾少,所以付不起薪水,要球員共體時艱、甚至還有人認為球員應該把自己想成是球隊的股東,共同承擔景氣的衰退與票房不振.....

但是球隊獲利能力不佳,明明就是經營者的問題,哪一件應該歸在好好打球的球員身上呢?

換個方向來比喻,景氣不好所以老闆發的薪水少?員工拿薪水,是拿時間和能力來換取金錢,景氣好不好、生意好不好,和大部分的員工都沒關係,這是老闆自己應該負責的事情;公司的大方向、品牌和產品優勢在哪、應該怎麼和對手競爭、爭取最大的利益,這些都是只有老闆(或資方高層)能做的決策、且應該負擔的責任。如果連這都沒辦法負責、營運不良就都要歸咎(或說懲罰)到員工身上,那要老闆幹嘛呢?

另外也有朋友提出,七八年前陳金鋒回歸台灣職棒,拿了高薪以後對環境的改善在哪、為何要應允資歷僅四年的神全這種「漫天喊價」?

回顧這十多年來中華職棒的薪資改變,陳金鋒的80多萬月薪(千萬年薪)確實帶動一波漲幅。在這張合約之前,中華職棒原本30萬就差不多封頂了,張泰山是最高薪,大概也就30萬上下、加加減減、進兩步退三步,沒什麼長進。而現在有彭政閔潘威倫這種頂薪等級,站穩固定先發野手的高國慶、劉芙豪、潘武雄等明星選手也拿的到30萬,甚至林智勝拿35萬都被認為太便宜了。

鋒哥那張約不只把蓋子打開,也把整體薪資、特別是先發野手這一塊,拉到20萬應該、上看30萬,對比前後約十年來的演進,這是很容易感覺出來的差別。

至於漫天喊價,究竟是這些選手不值得這種價碼,還是老闆們經營不善、規模做不起來所以出不起(甚至出的起但還是順手壓榨員工),兩周前剛好寫過類似的議題。CRASH的個人意見是,當球團普遍願意出45萬台幣一個月請外籍投手,那這個聯盟的頂級打者沒拿到同等價位實在說不過去;各個球團僱用洋將不遺餘力,顯見這樣的薪資也並非全然負擔不起。而林益全,在這僅四年的職棒生涯中,幾乎每一年都是MVP的強力候選,難道不值得相等價位嗎?

對照這四年的累積成績,全聯盟能夠跟林益全比貢獻的可能只剩下林智勝,而智勝也是很明顯的拿太少;就算把林益全最為人詬病的守備加進去評估,一個球員的爛守一年幫球隊多掉不了十分,但豪打是可以打進至少六七十分的。從大聯盟來看,老虎隊的胖王子就是一個案例,當年傑森技安比也是另外一個知名的強打鳥守MVP,這都顯示了打擊能力的重要性比守備高上太多太多了。

同樣的道理,這也是為什麼LAMIGO明明有一票手套人,卻還是能忍受範圍較受限的林智勝站游擊;講的誇張一點,在生涯年的陳金鋒,如果他指定硬要守游擊,為了那根棒子,紅中也只能摸摸鼻子把位子清出來讓給他阿。

然而,又有球迷認為林益全在星度上無法和彭政閔、陳金鋒相提並論。

所以說義大(或前身興農)球隊的臉不值50萬?這論點就回到上面,周邊賣不好、票房吸引力不佳,究竟是球員自身的問題,還是老闆(或說整個經營團隊)不給力?林益全在球場上能做的還少了什麼?場外的"明星"價值他又能做什麼呢?

事實上,就CRASH這邊得知的消息,去年周邊廠商要把他當明星來做,但興農球團也不願意配合,那樣這到底是誰的問題,能怪他嗎?還是說,用薪水埋沒林益全的成績、場外再降低他的星度,是興農壓低他薪資的手段?

有了這四年的成績強力背書、敢開口爭取薪水,在台灣職棒這樣勞資強烈不對等的情況下,光這點就非常值得鼓勵。值不值是相對的,假如今天連陳雁風都能拿50萬,林益全拿100萬搞不好也不是問題;球員薪資拉高、把天花板打開是好事,而中華職棒的薪資衝上去,一定會增加家長讓孩子投入棒球的意願,長期來說,對台灣棒球環境當然也是正面的循環。

因此,CRASH建議球迷們應該要拋開資方的眼光、欣賞林益全的球技之餘也能讚賞這樣的勇氣。另外也期許義大球團有雅量、有眼光、也有魄力去成就這樣的美事,好好的給台灣棒球一記強心針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