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打棒球 off-line] 這系列的文章是CRASH整理舊文而來,希望大家把online game、電腦、電視等等都給關了,實際到球場享受棒壘球的樂趣,實現真正的全民打棒球喔!!

大家看電視轉播、或是自己去打棒球,都會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的手套,這些手套們有什麼不一樣呢?其實棒壘球運動裡面的接球手套就形體上來說可以分成捕手手套、一壘手手套和其他野手(一般用),今天主要就來介紹一般野手手套的不同喔!!

一般來說,手套的長度大概是從11英吋到13吋之間,視各家廠商產品定位而有一點點差異。除了少棒選手因為手小的關係使用較小的手套以外,以一般守備需求來說,需要快速拿球的野手(例如二壘手、游擊手)會偏好使用較小的手套,大約是11~11.75英吋;三壘和投手可能會面對許多快速的強襲球,因此會選擇稍微大一些的手套,大約是11.75~12.5吋左右;而外野手則需要較長的手套以因應守備範圍的需求,所以多半挑選最大的尺寸,大約是12.5~13英吋。如下圖所示:




按照日系手套的傳統,一般來說二壘手、游擊手的檔片是單片和工字型,三壘手是十字型;我曾經請教過一些前輩這些設定最初的原因是什麼,很可惜沒有一個定論,大致上的意思是單片手套適合擋住球以後用手套拋球,方便二壘手驅動雙殺,而工字和十字的優點是可以從球擋縫中看到來球,三壘的強襲球多,因此較適合用綁死的結構(相對來說,工字與十字的兩個X是比較容易鬆動的)。

外野則是T網、十字和雙十字型為主,牛舌網是ICHIRO帶起的流行,可以視為T網的變形之一;投手則有網狀和雙片和許許多多的變形,主要的需求是把球藏好不要讓打者有機會看到握球方式。有時投手手套會加裝一個食指護套(又稱護指套),相傳和台灣的旅日名投大郭-郭源治有關。據說在大郭在投變化球時,伸出手套外的食指會不自覺的亂動而被打者識破,而後來聰明的廠商便發明這樣的東西以掩護投手這樣的小動作喔!!

後來有另外一位內野手元木大介也使用有護指套的手套,理由據說是避免接滾地球時食指和地面的摩擦。




除了一般的尺寸和球檔選擇以外,CRASH有一些小心得想在這邊跟大家分享:其實手套的使用還是以習慣為主,喜歡某個尺寸的話,用來守哪個位置都一樣。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很多業餘的球友守一壘一定要拿一壘手手套,卻不太會利用那個形狀上的優勢來撈彎慢抖(一個彈跳的傳球), 那何必特別花那個錢和改變本來的用手套習慣呢?或是平常守外野、忽然拿短手套去手內野,也常常會有不適應的陣痛期喔!!

另外很多職業的內野手都會去拿12吋以上的大手套,特別是新一代的日本內野代表人物,如西岡、川崎等等。其實守內野用大手套反而更需要技術和對球 的掌握,完全視個人習慣和喜好去選擇手套就可以了。

(左圖引用自Getty Image)
而球擋主要也是看個人喜好,只要你看了高興,其實不用太計較是什麼形體。 功能性差異確實存在,但是差異性真的遠小於視覺喜好程度和習慣,例如大家熟悉的洋基隊游擊手Jeter便是使用棋盤球擋的代表內野手之一,運動家的痛痛游擊手Bobby Crosby則是雙片球擋的愛用者喔。但有些球擋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單片球擋的耐用度就稍差、線特別容易斷、球擋皮革也容易撕裂,這在選購的時候要有心理準備;而近年來越來越多廠商開發特殊的球擋,也是提供消費者更多有趣、多變化的選擇吧!!

當然,只量一個長度,對於手套手型講究的人來說絕對不夠完備,也就是說要嚴格定義內野或外野使用的話, 並不能用長度去分,形狀剪裁才是重點,可惜的是大家一般常見的國產品在形狀上並沒有什麼顯著差異, 往往只是手指伸長縮短而已。而日本各家品牌都有自己的系統,例如日本Hi-Gold給了一個ABCDE vs. 12345的5*5表格來敘述手套的長短和深淺,日規N牌也有一個表格(下圖),其他如R牌、M牌(下下圖)等等廠商,都各自有類似的表格來表達,讓消費者可以選到比較切合需求的手套。






目前市面上的手套價位大約從幾百到上萬都有,CRASH建議想開始嘗試打棒壘球的朋友大概把預算放在1500~2000之間去挑一個手套來試試看,這個價位通常可以買到全牛皮、相對舒適耐用的手套喔!趕快離開螢幕前面的椅子,去享受真實的棒球樂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z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